查看原文
其他

经典咏流传:李白《秋风词》

点击关注 ► 聆听最美好声音 2021-07-31


古诗词文欣赏品读古典诗词畅享诗意人生


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



戴荃演唱李白《秋风词》


李琳演唱李白《秋风词》


周扬朗诵李白《秋风词》



三五七言 / 秋风词

作者:李白  演唱:戴荃 刘冬颖 李琳


秋风清,秋月明,
落叶聚还散,寒鸦栖复惊。
相思相见知何日?此时此夜难为情!
入我相思门,知我相思苦,
长相思兮长相忆,短相思兮无穷极,
早知如此绊人心,何如当初莫相识。


译文:

秋风凌清,秋月明朗。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,寒鸦本已栖息,又被明月惊起。
朋友盼着相见,却不知在何日,这个时节,这样的夜晚,相思梦难成。
走入相思之门,知道相思之苦,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,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,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牵绊,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。


注释:

落叶聚还(huán)散:写落叶在风中时而聚集时而扬散的情景。
寒鸦:《本草纲目》:“慈鸟,北人谓之寒鸦,以冬日尤盛。”
绊(bàn):牵绊,牵扯,牵挂。



赏析:

 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,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,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,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, 此情此景, 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。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,秋风、秋月、落叶、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,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。
  此诗的体式许多人认为很像一首小词,具有明显的音乐特性。赵翼的《陔余丛考》卷二十三云:“三五七言诗起于李太白:‘秋风清,秋月明。……’此其滥觞也。刘长卿《送陆澧》诗云:‘新安路,人来去。早潮复晚潮,明日知何处?潮水无情亦解归,自怜长在新安住。’宋寇莱公《江南春》诗云:‘波渺渺,柳依依。孤林芳草远,斜日沓花飞。江南春尽离肠断,苹满汀洲人未归。’……”指出了它和“江南春”词牌的渊源关系。南宋邓深曾依此调式填写词作,名为“秋风清”。清人还把李白这首诗当作是一首创调词而收入《钦定词谱》,云:“本三五七言诗,后人采入词中。”
  此诗只题作“三五七言”而不言及诗歌内容主题,可知诗人的创作意图本是偏重作品的形式特征,即只要满足全篇两句三言、两句五言、两句七言的体式要求就能成诗了。可以说,诗题中已经包含了明确的诗体形式内涵。严羽的《沧浪诗话》中的“诗体”一章就说道:“有三五七言。”自注云:“自三言而终以七言,隋世郑世翼有此诗:‘秋风清,秋月明。落叶聚还散,寒鸦栖复惊。相思相见知何日,此时此夜难为情。’”郭绍虞先生校释曰:“沧浪所谓郑世翼有三五七言,不知何据。案《诗人玉屑》无‘秋风清’以下各句,以从《玉屑》为是。‘秋风清’云云,见《李太白集》,当是李作。”
  但李白这首诗也不能算是创体之作,因为初唐时僧人义净作有一首《在西国怀王舍城》,此诗因其体式特征而名为《一三五七九言》。李白的《三五七言》只是《一三五七九言》的变体,省去起首的“一言”和收尾的“九言”,即为“三五七言”。王昆吾在《唐代酒令艺术》中论证义净诗为“唱和之作”。李白这首《三五七言》可能也是他与其他诗人的“唱和诗”。“三五七言”是对所酬和诗歌格式的限制,这是一个“总题”,众人在具体创作时可根据所写内容再命一个相应的诗题。
  此诗即使不是创体之作,也是李白最终确立了“三三五五七七”格式作为一种独特的曲辞格甚至成为一种时兴诗体的地位。这不仅是因为他借鉴和总结了许多人应用三五七字句式的经验,更得力于他自身歌辞创作中灵活运用此类格式的实践体悟,因而他的《三五七言》能表现出“哀音促节,凄若繁弦”(《唐宋诗醇》卷八)的艺术魅力。


经典咏流传《明日歌》钱福

经典咏流传:《临江仙·滚滚长江东逝水》杨慎

经典咏流传:苔花如米小  也学牡丹开

经典咏流传:王冕《墨梅》| 不要人夸好颜色,只留清气满乾坤
经典咏流传:王之涣《登鹳雀楼》 | 回望千年,看他独立鹳雀楼上
经典咏流传:一代大师,《梁祝》声中化蝶而去
经典咏流传:《三字经》全文朗读+注音+注释
经典咏流传:曹雪芹《枉凝眉》
经典咏流传:《声律启蒙》(朗诵视频+全文完整版)
经典咏流传:苏轼《定风波》
经典咏流传:马致远《天净沙·秋思》
经典咏流传:余光中《乡愁四韵》
经典咏流传:李白《将进酒》
经典咏流传:李叔同《送别》
经典咏流传:秦观《鹊桥仙·纤云弄巧》
经典咏流传:刘桢《赠从弟》(其二)
经典咏流传:《木兰辞》
经典咏流传:骆宾王《咏鹅》
经典咏流传:孟郊《游子吟》
经典咏流传:敕勒歌
经典咏流传:孟浩然《春晓》
经典咏流传:杨炯《从军行》
经典咏流传:王维《送元二使安西》
经典咏流传:李白《月下独酌》
经典咏流传:屈原《离骚》
经典咏流传:王维《山居秋暝》
经典咏流传:张九龄《望月怀远》
经典咏流传:刘禹锡《陋室铭》
经典咏流传:王之涣《凉州词》
经典咏流传:白居易《钱塘湖春行》
经典咏流传:毛泽东《卜算子·咏梅》
经典咏流传:辛弃疾《青玉案·元夕》| 最美的元宵词
经典咏流传:纳兰容若《长相思·山一程》
经典咏流传:李白《静夜思》
经典咏流传:《行香子·树绕村庄》秦观
经典咏流传:梁启超《少年中国说》
经典咏流传:白居易《长恨歌》
经典咏流传:王维《使至塞上》| 诗佛的豪情
经典咏流传:陶渊明《杂诗十二首·其一》
经典咏流传:释绍昙《颂古五十五首·其一》
经典咏流传:苏轼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
经典咏流传:仓央嘉措《在那东山顶上》
经典咏流传:曹操《观沧海》
经典咏流传:白居易《琵琶行》
经典咏流传:王安石《梅花》
经典咏流传:王维《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》
经典咏流传:《诗经·周南·关雎》
经典咏流传:《迢迢牵牛星》
经典咏流传:苏轼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
经典咏流传:《虞美人·春花秋月何时了》李煜

图文来源于网络,若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

 


您看此文用   分  秒,转发只需1秒哦~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